AI芯片独角兽燧原科技更换辅导券商,科创板上市稳步推进
国内AI芯片领域炙手可热的独角兽燧原科技,正悄然调整其资本市场的进军路线。
11月1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上海燧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燧原科技”)再次向上海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辅导机构由中金公司变更为中信证券。
对于此次调整,燧原科技独家回应《经济参考报》记者称,此次调整主要基于资本市场环境变化及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公司将持续推进科创板上市进程。
燧原科技还表示,坚定看好科创板在支持关键技术领域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此次推进上市将进一步助力其技术研发与产业扩张,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注入新动能。
01 战略调整:深思熟虑的资本路径变更
燧原科技此次更换辅导券商并非简单的业务变动,而是基于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
燧原科技成立于2018年3月,专注人工智能领域云端算力产品,致力为通用人工智能打造算力底座。
作为国内AI芯片领域的独角兽,燧原科技此前曾于2024年8月率先开启上市辅导,并在今年9月完成第五期上市辅导工作。
有券商投行人士分析称,一般而言,辅导过程中更换券商可能是进展没有达到预期。
在备受市场关注的四家AI芯片公司当中,燧原科技是最早开启上市辅导的,而更晚开启上市辅导的摩尔线程和沐曦现已过会。
02 股权结构:创始人联合控制与国资背景
根据燧原科技新提交的辅导备案报告,公司无控股股东。
创始人ZHAO LIDONG(赵立东)、张亚林直接持有并通过上海燧原汇智信息科技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燧原崇英信息科技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计控制公司28.14%的表决权。
值得注意的是,二人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
而去年8月的辅导备案报告显示,赵立东和张亚林合计控制的公司表决权份额为32.5087%。
燧原科技的股东阵容强大,囊括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地方国资、知名投资机构、民营资本等,具体包括腾讯、武岳峰资本、上海国际集团旗下国方资本、上海国投、红点中国、美图公司等。
03 硬核实力:产品规模化落地与技术创新
燧原科技在AI芯片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商业化能力备受市场认可。
该公司专注于云端算力产品研发,涵盖智能加速卡、大模型一体机、高密度服务器、智算集群等。
其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泛互联网、智算中心、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科学计算、自动驾驶等多个行业和场景,并已在大型互联网企业应用生态中实现规模化落地。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燧原发布最新一代训推一体产品“燧原L600”,支持FP8低精度计算,可提升大模型训练速度并降低成本。
2024年下半年量产的“燧原S60”目前已出货及订单超10万片,在国产AI加速卡落地规模方面已进入第一梯队。燧原S60已支持超过300个应用场景,包括大语言模型、多模态大模型、搜索广告推荐、传统AI模型等。
04 布局全国:智算中心构建算力网络
燧原科技在全国多地部署的智算中心正在为国产AI发展奠定坚实地基。
2024年底,燧原科技在甘肃省庆阳市建成了国内首个万卡推理集群,强化“东数西算”枢纽的算力能力。
无锡太湖亿芯智算中心则聚焦AIGC、社交共创、生物医药与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
宜昌点军智算中心通过跨区域、跨网络算力调度,为政务、金融、教育等行业提供高性价比的AI服务。
此外,燧原科技还在成都、天津、贵州等地落地,以多样化部署形态和跨行业支持能力,构成了燧原国产智算布局的重要支点。
05 市场前景:AI芯片爆发式增长
全球AI芯片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为燧原科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德勤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芯片市场规模估计为5760亿美元,其中,AI芯片销售额占比11%,超过570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新一代AI芯片规模将超过1500亿美元;到2027年,全球AI芯片市场将增长至4000亿美元,保守估计也将达到1100亿美元。
在这一背景下,燧原科技凭借其技术积累与商业化能力,有望进一步推动我国智算产业发展。
06 政策支持:科创板增强制度包容性
燧原科技在资本市场的这一步调整,正迎来天时地利。
上交所在科创板持续聚焦“硬科技”定位,通过优化审核机制、提升服务效率,为关键技术领域的企业提供了更为通畅的上市通道。
上交所理事长邱勇在近期公开表示,将坚持“硬科技”定位,进一步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不拘一格支持具有参与全球竞争潜力的“硬科技”企业上市。
这一政策导向为燧原科技这类硬科技企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上市环境。
随着全球AI芯片需求爆发,这家国产AI芯片独角兽的上市进程,无疑将成为观察中国硬科技企业发展路径的重要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