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全民行动,寻找老城记忆 
青石板路蜿蜒向前,墙砖斑驳的窑湾古街静静诉说着“金湘潭”的商贾繁华,这里是湖南历史的一个缩影,而三湘大地上还有更多这样的记忆等待被重新发现。 
 
湖南省近日启动了一场覆盖全省的历史文化资源线索征集活动,呼吁公众共同寻找那些散落在城乡肌理中的历史印迹。 
 
从晋代石头寺的晨钟暮秒,到明清“金湘潭”的商贾云集;从窑湾古街的青石板路,到城正街的文庙钟声——每一块砖瓦、每一处遗迹都镌刻着湖湘大地的集体记忆。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许多曾经的老街旧巷、厂区大院正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而这次征集活动正是为了留住这些正在消失的城市记忆。 
 
01 湖湘记忆:征集活动全面启动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发起全省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资源线索征集活动,旨在全面摸清全省历史文化资源底数。 
 
活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任何个人、机构、团体均可通过电话或邮箱方式提供文字、照片、视频等线索信息。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群众参与,让散落在城乡肌理中的历史印迹被重新发现、记录与保护。” 
 
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被形容为城市的“生命密码”,是理解一座城、延续一段文脉的重要依据。 
 
02 四类目标:跨越时空的历史载体 
此次征集范围广泛,涵盖四个主要历史时期的文化资源载体。 
 
古代时期(1911年以前):包括老城墙、护城河等围合的城区、卫所、驿城以及历史上无城墙但建设集中的区域。 
 
重点征集老城的城垣轮廓,历史轴线,街巷肌理,重要空间节点,古树、古桥、古井等历史遗存。 
 
近代时期(1911年至1949年):体现近代发展历程的区域,如老街巷、老广场、老校园、老厂区、老码头。 
 
新中国建设时期(1949年至1978年):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区域,包括老工业区,老居住区,单位大院等。 
 
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至2000年):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区域,如老商业区、老厂区。 
 
03 三湘响应:各地市征集如火如荼 
湖南省各市州积极响应,纷纷发布了本地区的征集公告。 
 
长沙市已全面启动老城区和老街区专项调查工作,征集时间持续至10月31日。 
 
湘潭市住建局发布倡议书,呼吁市民共同守护湘潭的“根”与“魂”,征集时间至11月26日。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结合土家族、苗族文化交融特色,征集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城、苗寨、土家古堡等资源线索。 
 
邵阳市征集工作将持续至11月30日,提供了电话和邮箱两种参与方式。 
 
全省其他市州如衡阳、岳阳、常德、张家界、益阳、郴州、永州、怀化、娄底等也同步启动了征集活动。 
 
04 参与指南:如何提供线索 
公众提供线索时,应尽可能包含详细信息以确保线索的真实有效。 
 
线索应包括具体位置、历史背景、形成年代、主要特色、现存历史遗存情况,以及相关历史文献、照片、口述资料等佐证材料。 
 
提供者的联系方式也是必要信息,方便相关部门在需要进一步核实时进行沟通。 
 
省住建厅强调,线索提供者应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得虚构或伪造信息,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将严格保密。 
 
05 价值意义: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征集到的线索将由调查专员赴现场核实,经专家会商后形成潜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名录。 
 
这一名录将为湖南进一步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的调查评定提供基础支撑。 
 
同时,也为后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供重要依据,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平衡。 
 
正如征集公告所言,“每一件文物、每一条线索,都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城墙砖石的斑驳痕迹、巷口井台的潺潺水声、老厂机器的轰鸣节奏、夏夜大院的闲谈笑语——这些共同组成了湖湘土地独有的文化底色。 
 
征集活动结束后,调查专员将赴现场核实所有线索,经专家会商形成潜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名录。 
 
这些名录不仅为湖南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的调查评定提供基础,也为未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供重要依据。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过去的见证,也是未来的种子。 
 
正如湘潭征集倡议书所言:“让‘金湘潭’的传奇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