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10月9日沥青期货市场呈现明显调整态势,沥青主连合约收盘报3375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下跌52元,跌幅1.52%,成交量达109080手,反映市场情绪偏谨慎。以下从行情背景、下跌驱动因素及后市展望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行情核心数据与背景从价格链条看,当日沥青期货的下跌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产业链与宏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庆假期期间,国际油价率先走弱,作为沥青的核心原材料,原油价格波动直接传导至沥青生产成本端。节后国内沥青现货市场同步承压,10月9日沥青现货参考价为3570元/吨,较10月1日的3583.33元/吨下降0.37%,期货与现货市场形成共振下跌格局。值得注意的是,区域市场分化加剧了价格压力。华南地区节后出现单独累库现象,而南北套利空间持续关闭,区域流通性较弱,导致局部供应过剩压力难以通过跨区域调配缓解,进一步压制期货市场信心。 二、下跌的核心驱动因素1. 成本端传导:国际油价走弱与产能释放共振国际原油市场方面,OPEC+自10月起继续增产,且主要成员国前期增产兑现率较高,叠加全球商业及水上原油库存处于近年同期偏高位置,中国原油库存消化压力较大,推动国际油价重心下移。原油价格下跌直接降低沥青生产边际成本,为期货价格下行提供空间。同时,国内沥青供应端压力显著增加。2025年1-10月中国沥青产量预计达2353万吨,同比增加12%,10月产量有望创年内单月新高。国庆假期间,国内77家重交沥青厂家产能利用率为36.8%,环比微增0.2%,华东、东北地区供应上升进一步放大了市场供过于求的预期。2. 需求端制约:季节性与结构性因素叠加尽管处于“金九银十”传统需求旺季,但实际需求表现分化且偏弱。北方地区赶工需求虽对出货有一定支撑,但下游采购以低价成交为主,显示需求韧性不足;南方部分省市受持续降水天气影响,施工进度受阻,出货效率下降。中长期来看,需求季节性回落压力已开始显现。四季度北方地区气温下降将导致施工逐步收尾,需求趋于减弱;南方市场虽因雨季结束存在一定需求韧性,但难以抵消整体需求下行趋势。此外,7-8月基建投资阶段性承压,交通、水利等领域投资压力尚未完全缓解,也制约了沥青终端需求释放。3. 市场情绪与预期:机构偏空观点引导机构对四季度沥青市场普遍持谨慎态度。光大期货指出,10月沥青产量增幅明显,可能打破年内相对强势格局,对旺季结束后的价格造成较大压力,因此维持四季度沥青价格偏空观点,并建议关注做空裂解价差的机会。机构观点传导至市场后,进一步强化了投资者的抛售情绪,放大了当日跌幅。 三、后市展望与风险提示短期来看,沥青期货价格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供应端,四季度沥青供应压力将持续显现;成本端,国际油价若延续偏弱走势,将继续压制沥青价格;需求端,北方需求季节性萎缩与南方需求韧性不足的矛盾难以快速缓解。不过,需关注潜在利多因素:一是四季度新增专项债额度约7000亿元,预计集中于10月发行,若基建投资因此加速,可能对沥青需求形成滞后提振;二是OPEC+增产节奏若因部分国家增产不及预期或补偿性减产出现调整,可能改变国际油价走势,进而影响沥青成本端。对于投资者而言,建议密切跟踪原油价格波动、炼厂库存数据及基建项目开工进度,谨慎把握短期交易机会,警惕市场情绪与基本面共振带来的波动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