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原科技作为国产AI算力领域的领军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的芯片技术与智算集群解决方案,在推动国产AI算力落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从芯片设计到系统集成的全栈能力,不仅突破了国际技术封锁,更在多个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成为支撑中国AI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全栈产品布局:从芯片到集群的技术突破1. 自研芯片的迭代升级 燧原科技已推出多代云端AI芯片,覆盖训练与推理场景。早期的云燧T10训练卡单卡FP32算力达20 TFLOPS,而最新的第四代训推一体芯片燧原L600,支持原生FP8低精度算力,存储容量144GB,存储带宽3.6TB/s,互联带宽800GB/s,可支持DeepSeek满血版等超大规模模型。其邃思2.0芯片通过成熟工艺优化,解决了算力墙、能效墙和通信墙问题,支持千芯级高速互联,线性加速比超过80%。2. 智算集群的规模化落地 基于自研芯片,燧原打造了云燧智算集群系列产品。例如,庆阳智算中心作为国内首个万卡推理集群,采用燧原S60推理卡,支持美图单日千亿级AI图片生成需求,仅用4天完成万卡部署并通过信通院五星级评估。无锡太湖亿芯智算中心则聚焦AIGC、生物医药等场景,为Hobby社交平台提供日均千万级视频实时互动算力支撑。这些集群采用液冷方案,PUE低至1.08-1.15,兼顾高性能与绿色节能。 二、行业应用标杆:从互联网到垂直领域的场景深耕1. 泛互联网领域的规模化商用 燧原S60推理卡在泛互联网场景中表现突出,已累计向腾讯交付数万卡,支持社交应用语音识别、在线会议纪要、AI搜索等高并发场景。在美图“AI换装”功能中,燧原S60不仅保障高峰期性能稳定,修图速度更比英伟达H100快3%,电费降低20%,展现了国产算力的性价比优势。2. 垂直行业的深度赋能 科研与智能制造:之江实验室的液冷集群采用燧原T11芯片,支持蛋白质结构预测等超大规模模型训练,推动科研创新。 政务与金融:宜昌点军智算中心通过跨区域算力调度,为政务、金融等行业提供高性价比AI服务,实现算力资源高效共享。 生物医药:无锡智算中心结合DeepSeek多模态模型,加速药物研发与个性化医疗应用落地。 三、生态建设与国产化替代:构建自主可控的算力体系1. 软件生态的开放兼容 燧原驭算TopsRider平台兼容PyTorch、TensorFlow、飞桨等主流框架,并适配DeepSeek、通义千问、混元等开源大模型。其与腾讯云合作的芯片仿真混合云平台,通过“存算分离”架构将开发周期缩短30%-50%,降低开发者迁移成本。2. 产业链协同与国产化落地 燧原与弘信电子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在芯片制造、服务器生产、智算中心建设等环节形成闭环。其产品已完成与飞腾、海光CPU及中标麒麟操作系统的适配,深度参与国家《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芯片测试规范》制定,推动国产算力标准体系建设。3. 资本与政策的双重支持 燧原累计融资近100亿元,股东包括国家大基金、腾讯、美图等,为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提供坚实保障。其智算中心项目多次入选“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获得政策资源倾斜。 四、未来战略:从万卡到十万卡的普惠算力愿景面对AIGC与大模型的爆发式需求,燧原提出“算力普惠”战略,计划通过新一代芯片与集群技术实现从万卡到十万卡的跨越。其云燧ESL超节点系统单节点可支持64卡全带宽互联,存储带宽达230TB/s,目标支撑PD分离优化与更复杂的分布式训练场景。同时,燧原推出DeepSeek一体机系列,覆盖从边缘到中心的全场景算力需求,进一步降低企业AI部署门槛。 总结燧原科技通过“芯片-集群-生态”的全栈布局,在国产AI算力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与规模化落地。其产品性能、行业应用与生态建设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尤其在推理场景的商业化进程中已具备国际竞争力。随着技术迭代与生态完善,燧原正加速推动国产算力从“可用”向“好用”跃迁,为中国AI产业自主可控发展提供坚实底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