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万级市场到百亿蓝海:十年冰杯的“热战”启示录今年夏天,冰杯又双叒叕火了!7月,农夫山泉2kg装大容量食用冰在山姆会员店上架,售价22.8元,迅速引发抢购潮,一度断货。这款产品强调水源优质与工艺独特,22.8元的价格看似不低,但对比品牌此前推出的160g小冰杯,价格近乎“腰斩”,主打一个家庭大容量囤货,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与此同时,伊利、蒙牛等乳业巨头也瞄准冰杯市场,伊利在今年初推出冰杯产品,依托自身强大的渠道网络,快速铺货至各大商超、便利店;蒙牛则以“冰+一切”为理念,通过社交媒体、线下活动等多渠道推广,试图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打开局面。不仅是传统食品饮料巨头,便利店、商超等零售终端也纷纷加码冰杯业务。罗森、7-11等便利店,冰杯陈列占据冰柜显眼位置,还时常推出买饮料加1元换购冰杯的促销活动;盒马、永辉等商超,自有品牌冰杯与第三方品牌冰杯琳琅满目,从纯水冰杯到风味冰杯,一应俱全。在即时零售平台上,冰杯同样销售火爆。饿了么数据显示,2025年欧洲杯期间,冰杯外卖量同比激增10倍;美团平台上,多款平价冰杯月销量轻松破千。《2025中国都市消费行为白皮书》更是显示,冰杯销量已连续两年增速超300%,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冰杯达48杯,市场渗透率快速攀升。谁能想到,这个在国内市场兴起不过十年的小小冰杯,从起初小众的饮品“配角”,摇身一变,成长为如今引得各路巨头竞逐、市场规模直逼百亿的热门品类,上演了一场精彩的“逆袭”之战。## 萌芽:小众需求催生万级起步冰杯在国内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2015年前后。彼时,国内饮品市场,尤其是咖啡、茶饮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星巴克、Costa等外资咖啡品牌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密集布局门店,以及喜茶、奈雪的茶等新式茶饮品牌崛起,消费者对于饮品品质、体验的要求不断提升,“冰饮文化”开始在国内生根发芽。在咖啡、茶饮消费场景中,冰块是重要元素。优质冰块不仅能快速降温,延长饮品最佳赏味期,还能提升口感。但当时,家庭自制冰块存在等待时间长、融化快、气泡杂质多等问题,而饮品店冰块虽品质佳,却无法外带。这一痛点,为冰杯的出现埋下伏笔。2015年,国内一些制冰企业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需求,开始尝试生产面向B端的冰杯产品。广州冰力达食品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冰力达总经理廖碧林回忆,公司成立初期,主要业务是为酒吧、餐厅等提供高端制冰服务。但在与客户交流中发现,咖啡、茶饮店对于可外带、品质稳定的冰杯需求强烈。2016年,冰力达正式推出初代冰杯产品,采用低温缓冻工艺,提升冰块密度与透明度,降低融化速度。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部分茶饮、咖啡店青睐,当年冰杯销量突破10万杯,销售额达30余万元。但在发展初期,冰杯市场规模极为有限。一方面,消费者对冰杯认知度极低,仅有少数咖啡、茶饮重度爱好者知晓并购买;另一方面,制冰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设备有限,产品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市场推广。以冰力达为例,2016 - 2018年,冰杯年销量在10 - 30万杯徘徊,销售额维持在30 - 100万元区间,市场处于缓慢培育阶段。## 破圈:消费迭代助推市场扩张转折出现在2019年。这一年,冰杯市场迎来多个重要发展契机,实现从B端到C端的破圈,市场规模迎来首轮爆发式增长。首先,消费需求端出现显著变化。随着90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新消费群体追求个性化、便捷化、体验化消费,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冰杯所具备的DIY属性,契合年轻人社交分享需求,消费者可通过购买冰杯,搭配各类饮品,在家自制便利店调酒、网红特调饮品等,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口味,这种参与感、仪式感迅速在年轻群体中引发共鸣。与此同时,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为冰杯传播提供绝佳平台。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冰杯DIY饮品”“自制便利店调酒”等话题热度飙升,相关笔记、视频播放量累计破亿。大量网红、博主分享冰杯使用教程、创意玩法,极大提升冰杯曝光度,将其从小众消费推向大众视野。渠道端,便利店、商超等零售终端的介入,进一步推动冰杯普及。2019年,全家、罗森、7 - 11等日系便利店加速在国内布局,将在日本市场大热的冰杯产品引入国内门店。便利店凭借密集网点、24小时营业优势,满足消费者即时性需求,让冰杯购买触手可及。一时间,便利店冰柜中,冰杯成为标配商品,售价多在3 - 5元/杯,契合大众消费心理。在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冰杯市场规模迎来爆发。冰力达2019年冰杯销量跃升至200万杯,销售额突破600万元,同比增长超5倍;北京冰趣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庆松曾公开表示,2019年公司冰杯日产量从40吨扩产到100多吨,仍供不应求。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国内冰杯市场规模达3000 - 5000万元,增速超300%,冰杯正式进入大众消费视野,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混战:巨头入局搅动百亿风云2024 - 2025年,冰杯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吸引众多食品饮料巨头下场角逐,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向百亿级规模发起冲刺。2024年,农夫山泉正式入局冰杯市场,推出160g装纯透食用冰杯,售价4.5元。凭借强大品牌影响力、优质水源背书,以及遍布全国的供应链网络,产品迅速在罗森、便利蜂等便利店铺货。尽管定价高于市场均价,但消费者对品牌信任,使其销量一路走高。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今年6月,农夫山泉在山姆会员店推出2kg装大容量食用冰,以家庭消费场景为切入点,降低单价,提升性价比,引发抢购热潮,展现出强大市场竞争力。伊利、蒙牛两大乳业巨头也不甘落后。伊利在2024年底新品发布会上展示冰杯产品,借助旗下冰工厂品牌影响力与现有冰淇淋销售渠道,快速将冰杯推向市场。产品强调“一杯一调”搭配属性,推出多种口味组合,满足不同消费者口味需求。蒙牛则在2025年3月发布“冰+”系列冰杯,以“冰+一切”为核心理念,通过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开展线上营销活动,精准触达年轻消费群体,试图在冰杯市场分得一杯羹。面对巨头强势入局,早期布局的制冰企业、零售终端也在积极求变。冰力达、冰极限等制冰企业,凭借多年代工经验,一方面深化与便利店、商超合作,提供定制化产品服务;另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月球冰、去棱摇冰等特色产品,走差异化竞争路线。其中,冰力达月球冰凭借独特造型,在高端饮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2025年上半年销量较去年同期翻三倍。便利店、商超等零售终端,则通过优化选品、丰富产品组合、开展促销活动等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盒马在原有纯水冰杯、咖啡冰杯基础上,今年上新百香果风味冰杯、葡萄风味冰杯等特色产品,6月冰杯系列同比去年增长60%;罗森推出小熊造型冰杯,自带焦糖味,凭借可爱外观与独特口味,吸引大量消费者打卡购买,带动冰杯销量显著增长。据《2025中国都市消费行为白皮书》预测,2026年冰品冰饮即时零售规模有望突破630亿元,冰杯作为核心品类,市场规模将随之水涨船高,成为食品饮料行业又一潜力百亿赛道。## 启示:小冰杯里的大生意经回顾冰杯从万级市场起步,短短十年迈向百亿蓝海的发展历程,其成功背后蕴含诸多值得借鉴的商业启示。从需求洞察来看,冰杯精准抓住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对于便捷、品质、个性化冰饮体验的追求。在咖啡、茶饮行业发展带动下,冰饮市场持续扩容,消费者不再满足于饮品店消费,家庭、办公等多元场景冰饮需求亟待满足。冰杯作为创新解决方案,填补市场空白,为消费者提供随时随地享受高品质冰饮的可能,这种对细分需求的敏锐捕捉,是其成功的基石。在产品创新层面,冰杯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产品持续迭代史。从初代纯水冰杯解决冰块品质问题,到如今风味冰杯、造型冰杯、大容量冰杯等百花齐放,满足不同消费群体、消费场景需求。企业通过在口味、形状、规格等维度创新,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差异化竞争力,为市场注入持续活力。渠道拓展同样关键。冰杯初期依赖B端茶饮、咖啡店渠道,市场增长受限;随着便利店、商超等零售终端加入,以及即时零售平台兴起,实现全渠道覆盖,极大提升产品触达率与购买便捷性,让冰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营销推广方面,社交媒体成为冰杯破圈的“加速器”。通过网红、博主种草,话题营销,激发消费者兴趣与参与热情,将冰杯从普通商品打造成社交热门话题,实现口碑传播与销量转化双丰收。冰杯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需求洞察、产品创新、渠道拓展、营销推广等多环节协同发力的结果。在消费需求快速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冰杯发展历程为众多企业提供宝贵经验,也让我们看到,哪怕是看似不起眼的小产品,只要找准市场痛点,持续创新,同样能开辟出一片广阔商业天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