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于7月24日到26日在山东济南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国扎实推进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取得明显成效,2021-2024年三年间粮食机收共减少粮食损失超500亿斤。具体情况如下:机收减损成效显著:2024年我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机收损失率分别为0.93%、1.76%和2.06%,比2021年降低1到2个百分点,有效减少了粮食在收获环节的损失,3年共减少粮食损失500亿斤以上。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我国累计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大规模开展农田沟渠整治,超过一半的耕地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同时,加强病虫害精准监测预警,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近年来三大主粮病虫害危害实际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每年挽回产量损失达2800亿斤以上。加工利用更加高效:我国制定实施食用米胚、大豆蛋白等加工技术规范,合理控制加工精度,抓好副产物综合利用,粮油加工损失率降低到1%以内。此外,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普及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从2017年的17.9%降低到2024年的13.7%,相当于节约豆粕近2000万吨。粮食机收减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我国通过优化机具装备、加大补贴力度、开展机收减损培训和比武等措施,从各个关键环节入手,全面提升机收作业质量。同时,科技创新也为粮食机收减损提供了有力支撑,各类先进农业机械不断涌现,助力实现智能化、精准化收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