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夏天高温天气容易让人出现中暑等不适症状,掌握实用的防暑贴士,能帮助我们轻松应对“烤”验,实现“不服暑”。以下是详细的防暑指南: 一、及时补水,科学饮水少量多次: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每次饮水量控制在100-150毫升左右,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5-2升(高温作业者可适当增加)。补充电解质:大量出汗后,单纯喝白开水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可适当饮用淡盐水(每1000毫升水加1-2克盐)、运动饮料或自制绿豆汤、酸梅汤等。避免刺激性饮品:少喝含咖啡因、酒精的饮料,它们会加速身体水分流失。 二、合理着装,减少吸热选择透气材质:穿棉、麻、真丝等透气性好的衣物,这些材质能帮助汗液蒸发,降低体表温度。颜色以浅色系为主:浅色衣物反射阳光,深色衣物容易吸收热量,会让人感觉更热。做好防晒防护:外出时戴上宽檐帽子、太阳镜,穿长袖薄款防晒衣,减少皮肤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的面积。 三、调整饮食,清淡解暑多吃清热解暑食物:如西瓜、黄瓜、苦瓜、冬瓜、绿豆、荷叶等,这些食物具有清热利湿、生津止渴的功效。少食辛辣油腻:辛辣、油炸、烧烤类食物会加重身体燥热,增加肠胃负担,容易引发不适。注意饮食卫生:夏天食物易变质,生吃的瓜果要洗净,剩菜剩饭需彻底加热后再食用,避免食物中毒。 四、规避高温,合理安排活动减少高温时段外出: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尽量避免在此期间外出活动。户外活动做好规划:若必须外出,选择阴凉处行走,每隔一段时间到室内阴凉处休息,避免长时间暴晒。调整运动时间:运动尽量安排在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运动后及时补水和休息。 五、改善环境,降低温度室内通风降温:早晚气温较低时开窗通风,中午高温时段关闭门窗,拉上窗帘,可使用风扇、空调等设备降低室内温度(空调温度建议设置在26℃左右,避免温差过大)。利用物理降温:在室内地面洒少量水,或用湿毛巾擦拭家具,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也可以在风扇前放一盆冰水,让吹出来的风更凉爽。 六、关注身体信号,及时处理不适识别中暑前兆:如果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略升高等症状,可能是中暑先兆,应立即停止活动,到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应对轻度中暑:若出现体温升高(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脉搏细速等轻度中暑症状,需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口服含盐清凉饮料,休息后一般可缓解。警惕重症中暑:当出现高热(40℃以上)、无汗、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昏迷等重症中暑症状时,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用冰袋敷额头、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等待救援。 七、特殊人群重点防护老年人:老年人身体调节能力较差,高温天气应尽量减少外出,家人要多关注其身体状况,帮助做好防暑措施。婴幼儿: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外出时要做好防晒,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及时补充水分(6个月以上的婴儿可适当喂温开水)。慢性病患者: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高温天气容易加重病情,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身体指标,感觉不适及时就医。掌握这些防暑贴士,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好防护,就能在炎热的夏天有效预防中暑,保持身体健康,轻松“不服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