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资产管理杜猛:科技仍是市场中长期主线,AI驱动价值重估
全球资本正以前所未有的眼光审视中国科技资产,一位从业超过22年的投资老将断言,这场由AI引领的价值重估才刚刚开始。
“中国权益资产正在迎来新一轮全面重构。”2025年4月初,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副总经理及投资总监杜猛在北京独家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鲜明预判。
在他看来,从2021年大盘见顶到2024年见底,A股持续近3年震荡下行,使大量中国资产价格进入全球范围内都具有性价比的低估区。
随着2024年9月政策转向后,市场迎来整体估值修复阶段,中国科技产业正在迎来“从0到1”的突破。
01 资产重构:从估值修复到产业变革
杜猛分析中国市场沿“从估值到产业”逻辑展开。
他表示,当市场从估值低估逐步修复至正常运行状态后,资金对权益资产便能够进行正常定价。
“处于生命周期向上阶段的公司,未来有望持续获得资本青睐,价格持续创出新高。”杜猛这样强调。
在当前无风险收益率大幅下行的背景下,权益资产有可能带来比以往更有吸引力的中长期收益。
只要市场信心持续恢复,权益资产的估值中枢有望持续提升。
这一轮估值提升与2019年到2021年那一轮有何不同?杜猛认为,这一轮可能会更为明显,因为宏观经济进入结构调整关键期后,目前个别领域已能看到成果。
从DeepSeek和“杭州六小龙”等现象来看,中国在AI领域的科技创新并没落后,个别领域甚至从跟随者变为追赶者乃至领先者。
02 科技价值:中国资产的重估开端
2025年2月底,随着港股和A股科技板块回到近三年来的高点,市场对科技行情未来走势出现分歧。
此时杜猛表示,相较之前几次的科技股结构性牛市,这一轮的AI突破是颠覆性的变革。
“中国有望在产业技术革命和技术应用的浪潮中,扮演领先者之一的角色,所带来的影响深远。而DeepSeek引发的对中国科技的价值重估或刚开始。”杜猛进一步指出。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可能会经历一次中国资产的整体重估。
随着国内政策逐步优化,市场环境正向积极方向转变。在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下,中国的创业者和上市公司有足够的动力去推动经济增长。
杜猛具体分析,从AI这一轮发展开始,除了某些特定领域外,中国可能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包括人工智能领域的硬件设备供应链、机器人产业的供应链等。
03 投资视角:全球产业链下的中国科技
针对市场将这轮A股和港股行情称为“东风压到西风”“东升西降”的观点,杜猛和同事沈娇娇认为这种评价并不全面。
杜猛指出,美国此前科技创新遥遥领先,只不过在DeepSeek出来后,全球投资人发现还可以有另一个选择,并且中国资产尤其是AI相关资产会更便宜。
叠加特朗普上台后发布的一些政策,美国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在这一背景下资金会选择更有性价比的资产。
沈娇娇则表示,“科技红利属于全世界,只不过不同市场和产业分工会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扮演不同角色。”
应该让全世界投资者共享新一轮科技红利,这对全世界生产力都是一个大的提振。
摩根资产管理在科技领域的投资思路从未变化,始终以长期视角投资科技,聚焦AI技术的突破与应用,致力于捕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脱颖而出的企业。
04 核心要素:竞争力与去伪存真
市场运行回到正常状态后,杜猛认为权益资产的定价主要聚焦两个要素:一是中观层面的产业发展空间;二是公司层面的核心竞争力。
这会表现在研发投入、公司治理、技术壁垒、市场话语权、产品质量等各方面。
随着行情持续演绎,不同股票之间的价格必然会出现分化。接下来的行情把握,就要落到公司核心竞争力上。
比如,AI行情布局,就需要去识别真伪AI公司。
具有真实力的科技公司,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但如果是跟风去买,股票行情即便短期上涨也可能是昙花一现。
杜猛以光模块举例说,从表面上看,A股和光模块相关的公司似乎有20家左右,但如果去做产业调研就会发现,真正的光模块公司可能只有少数几家。
“如今A股和AI或机器人相关公司可能有上百家,且前期股价都已积累一定涨幅,之后可能会面临调整。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公司,股价才有可能进一步上涨。”杜猛称。
05 产业前景:AI应用与硬件载体
站在当前时点,杜猛分析AI的产业空间仍然非常大。但能够带来中长期投资收益的品种,一定要具备核心竞争力。
真正能够做大做强的公司,最终会穿越市场波动走出来。
机器人既是一个制造业品类,也是AI在应用端的重要载体。
AI产业既有软件方向,也有硬件方向。硬件端的应用主要是机器人,它应该是目前能看到的较大的落地应用,生产量未来或有更大空间。
沈娇娇补充道,因为DeepSeek的出现,头部互联网公司的资本支出在未来3年有望出现大比例增加,个别公司的资本支出总额,甚至会比过去十年的都多。
这种科技进步会给产业链上的公司带来显著的“正外部性”,行情收益是边际递增的。
因此,中国科技资产未来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06 长线布局:穿越波动的科技主线
回顾2025年三季度市场,杜猛表示,A股表现强劲的背后,是中国权益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处于相对低估状态,同时海外投资者对中国权益资产的兴趣正在增加,持续加大持仓力度。
在他看来,科技仍是当前市场的中长期主线,随着AI技术不断发展,众多的应用场景也逐步开始浮出水面,在硬件端与软件端都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科技方向之外,杜猛也关注到部分经历长期调整的行业正迎来周期反转的契机。
以动力电池为例,尽管过去三年行业面临供过于求的压力,但目前大部分环节已实现供需平衡,部分产品出现涨价迹象。
在电动车、储能、机器人等多元需求推动下,行业有望实现量价齐升的发展阶段,中长期配置价值显现。
杜猛在14年管理摩根新兴动力基金的过程中,展现出对产业趋势的精准捕捉与前瞻布局能力。
从2011年至2013年重点关注苹果产业链,到2015年至2016年及2019年加大新能源领域配置,再到2023年初前瞻布局AI算力与人工智能产业链,其投资组合的演进契合每一轮技术变革与产业变迁主线。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其A类份额自成立以来累计回报率超过780%,超越业绩基准680个百分点。
截至2025年9月30日,由杜猛管理的摩根新兴动力基金A类份额自成立以来累计回报率超过780%,超越业绩基准680个百分点。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他在14年管理过程中对产业趋势的精准捕捉与前瞻布局。
从2011年布局苹果产业链,到2015年转向新能源,再到2023年初前瞻布局AI算力与人工智能产业链,杜猛的投资组合始终契合着技术变革与产业变迁的主线。
在他看来,真正能够做大做强的公司,最终会穿越市场波动走出来。而当前,中国科技价值重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