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A股定增市场迎来显著回暖,以葛兰、赵蓓、朱少醒为代表的知名基金经理集中入场,推动公募参与定增热度攀升至近年新高。从市场数据、投资逻辑到风险特征,这场定增热潮呈现出多重值得关注的维度。 一、公募定增热度的核心数据支撑2025年定增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为公募机构提供了充足的参与空间。截至8月31日,年内已有95家A股公司完成定增,合计募资达7279.22亿元,同比激增542%,即便剔除银行股巨额定增,募资规模仍远超2024年全年水平。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的参与力度同步放大,25家公募机构累计投入173.53亿元参与55家公司定增,整体浮盈比例高达48.14%,浮盈金额超83亿元。从具体项目看,头部效应与高收益特征显著。昊华科技、芯原股份、国联民生三大项目分别吸引公募资金16.28亿元、12.66亿元、9.16亿元参与,财通基金、易方达基金、诺德基金等机构成为定增市场的活跃玩家。收益表现上,54只公募参与定增的个股实现浮盈,其中晶华新材、横河精密、乐山电力的浮盈比例分别达到206.42%、145.38%、144.11%,9只个股浮盈超100%,赚钱效应进一步激发机构参与热情。 二、知名基金经理的布局逻辑与路径明星基金经理的集中入场并非偶然,而是基于行业周期、估值安全垫与个股基本面的综合判断,其中医药板块的布局最具代表性。在百利天恒37.64亿元的定增项目中,葛兰旗下产品以6.79亿元认购额居首,赵蓓管理的7只工银瑞信产品合计获配3.23亿元,朱少醒也以1亿元额度跟进。这种“扎堆抢筹”背后,是机构对创新药行业估值修复的共识——在板块深度调整后,具备源头创新能力与出海潜力的药企被认为迎来配置窗口。从操作策略看,基金经理呈现出“精准调仓+长期布局”的特征。以葛兰为例,其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在2025年二季度减持百利天恒后,通过定增重新加仓,持股数量虽降至374.21万股,但定增的折价成本为组合增厚了安全垫。赵蓓则在ADC药物、GLP-1减肥药等细分领域持续深耕,通过定增提前锁定具备技术壁垒的标的。这种操作既体现了对个股价值的再确认,也反映出机构对产业趋势的前瞻性判断。 三、定增热潮的驱动因素与市场环境定增市场的热度回升是政策、市场、收益三重逻辑共振的结果。政策层面,新“国九条”等政策优化了投资者结构,降低了公募等机构的参与门槛,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市场层面,2025年A股整体走强,带动定增个股估值提升,叠加再融资审核趋严后项目质量改善,进一步吸引机构入场。收益结构的特殊性则是核心吸引力。定增项目的折价率为机构提供了天然安全垫,2025年7月竞价定增的平均折价率达13.5%,其中梅轮电梯的折价率高达21.4%。这种折扣优势与市场贝塔收益、个股阿尔法收益形成“三重驱动”——在市场回暖背景下,折价安全垫的效应被放大,而行业景气度(如TMT、化工的涨价周期)则为个股带来超额收益。例如某私募参与的基础化工定增项目,凭借行业复苏与折价优势,浮盈已超100%。 四、风险提示与未来趋势尽管定增市场表现亮眼,但潜在风险仍需警惕。从历史数据看,定增存在6个月锁定期,期间市场波动可能侵蚀收益,且部分项目存在破发风险。此外,不同机构的策略分化可能加剧市场波动——小规模私募倾向“押注式”重仓单项目,而大中型公募则通过分散投资控制风险,这种差异可能导致项目估值分化。展望后续,定增市场或维持高活跃度。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指出,政策支持、企业融资需求与机构配置需求将持续支撑市场热度,但投资者需更注重价格把握与项目筛选。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可关注参与定增的公募产品(如财通基金、诺德基金的定增主题产品),但需警惕锁定期流动性风险与行业集中度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