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海事局此前发布航行警告,明确9月24日15时50分至16时30分,黄海南部特定区域因有火箭残骸掉落而禁止驶入,相关情况如下: 警告核心信息禁航时间:9月24日15时50分至16时30分,管控时长40分钟,该精确窗口是依据火箭残骸再入大气层的弹道轨迹计算得出,体现了航天活动与海洋安全管控的高度协同。禁航区域:黄海南部35-13.15N 120-13.25E、34-56.57N 120-40.88E、34-43.48N 120-29.27E、35-0.00N 120-1.67E诸点连线范围内。 风险隐患分析火箭残骸坠落并非简单的“太空垃圾落地”,存在多方面风险。据航天专家解析,火箭一级残骸在完成推进任务后脱离,虽经大气层剧烈摩擦焚烧,仍可能残留数吨耐高温部件。这些残骸以极高速度坠入海面时,不仅可能对过往船舶造成直接撞击风险,其携带的少量残余推进剂也存在安全隐患。此外,残骸坠落时产生的高温可能引发船舶火灾,坠落过程中解体形成的碎片高速飞溅会对周围船舶、设施或人员造成伤害,碎片产生的冲击波和气流还可能破坏周边环境,残骸中的化学物质或燃料残留物泄漏、燃烧则会污染海洋环境,并对船舶和人员构成化学危害。 管控措施与依据管控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航行警告和航行通告管理规定》,此类涉及航天残骸坠落的重大活动,需提前7天向海事部门申请发布禁航通告,确保相关单位有充足时间调整航行计划。海上航行警告需通过海岸电台以无线电形式播发,船舶必须按要求抄收并执行。具体措施:禁航期间,海事部门在管控区边界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引导船舶绕行,并通过动态监测系统确保禁航令落实。对于违反禁航规定的船舶,主管机关可依法处以罚款并追究责任,形成从预警发布到现场执法的完整管理闭环。 背景补充黄海南部是重要航运通道,近期仍有新船下水作业,航运密度较高,此次禁航正是为避免航天活动与海洋运输发生安全冲突。历史数据显示,火箭残骸落区通常选择人烟稀少区域,海洋因其开阔性成为理想选择,但仍需严格管控以杜绝意外。截至目前,尚未有该区域火箭残骸掉落引发安全事故的相关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