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此次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技术规范要求有了诸多变化,旨在护航安全骑行。具体如下:强化防火阻燃要求:进一步加严了与电池直接接触的非金属材料、电气回路、电气部件及导线等关键部件的阻燃性能要求,并对软垫材料、皮革类与纺织品类材料等不同类别非金属材料的阻燃性能分别作出规定。同时增加了“电动自行车使用的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的要求,以降低火灾事故的危害程度。完善防篡改要求:分别从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三个方面提出防篡改要求。电池组不应预留扩展车载电池的接口或线路,且应具有充电和放电互认协同功能;控制器不应通过剪线、跳线等方式修改功能,不应兼容多种输入电压模式等;限速器不应具备修改限速值功能。此外还增加了资料性附录,给出了六大类常见的防篡改检查方法示例。提升制动性能要求:对车辆制动性能提出新要求,减小了车辆最大制动距离,从而提高骑行的安全性。明确脚踏骑行功能要求:仅要求采用电助力模式的车辆具有脚踏骑行功能,对电驱动车辆不作强制要求,有助于生产企业根据车型自主决定是否设计和安装脚踏骑行装置,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车型选择。鼓励安装后视镜:除维持2018版标准中关于后视镜不计入整车高度的表述外,还增加了“为保证行车安全,鼓励电动自行车安装后视镜”以及后视镜不计入整车宽度的内容。增加定位与监测功能:要求电动自行车具备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用于城市物流、商业租赁等经营性用途的电动自行车必须安装北斗模块,其他普通家用电动自行车的消费者可自行选择。通过该功能,可实时监测车辆行驶状态和蓄电池温度、电压等数据,一旦出现异常,消费者将会收到提示,同时也能有效遏制电动自行车解除限速等违法改装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