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撑反弹第三天的关键节点,结合市场量能、技术形态及政策环境,短线存在两种核心走势可能性,需从以下维度展开分析: 一、温和放量突破:震荡上行延续核心逻辑: 当前市场呈现量价配合的健康特征。8月6日两市成交额达17340.6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显著放大1379.87亿元,显示资金入场意愿增强。从技术面看,沪深300指数RSI值为55.27,MACD值为4107.15,处于中性偏强区间,尚未进入超买状态,表明市场动能仍有释放空间。政策层面,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明确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重点产业链提供中长期融资支持,叠加央行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为科技、高端制造等主线板块提供持续催化。走势路径: 若后续量能维持在万亿以上水平,指数有望向上挑战前期高点。以沪深300为例,周线级别前高4.32附近存在技术性阻力,若放量突破,可能打开新一轮上涨空间,目标或指向4.45-4.50区域。板块轮动上,科技(AI应用、半导体)、人形机器人、数据中心等政策受益方向将继续领涨,而基建链(水泥、钢铁)因业绩改善预期可能接力补涨。操作策略: 投资者可采取持股待涨策略,重点关注量价配合情况。对于涨幅较大的标的(如近期累计涨幅超20%的科技股),可逢高分批兑现部分仓位,同时布局低位补涨品种,如生物医药、消费电子等超跌板块。 二、量能背离回落:构造小双头核心逻辑: 尽管当前市场情绪偏乐观,但需警惕“支撑反弹三天一个小周期”的历史规律。若后续量能无法持续放大,可能出现价升量缩的背离信号,叠加美股近期波动加剧(8月6日纳指跌0.65%),市场或进入防御模式。此外,8月15-25日窗口存在季节性调整压力,历史数据显示沪深300指数在该时段下跌概率较高,需提前防范。走势路径: 若量能萎缩至1.5万亿以下,指数可能在3650(沪指)或11200(深成指)附近遇阻回落,形成“小双头”形态。回调目标或指向3550-3580(沪指)、10800-10900(深成指),对应5日均线与10日均线支撑区域。板块方面,前期强势的科技股可能出现获利回吐,而防御性板块(医药、公用事业)及高股息品种(银行、煤炭)将受到资金青睐。操作策略: 投资者需控制仓位至5成以下,重点关注量能变化。若量价背离信号确认(如连续两日缩量上涨),应果断减仓科技、新能源等弹性品种,转而配置低估值蓝筹或现金类资产。对于短线交易者,可关注券商板块的脉冲机会,因其对市场波动敏感,常成为资金避险选择。 三、关键观察点与风险提示1. 量能持续性:万亿成交额是市场强弱分水岭,若连续两日低于1.2万亿,需警惕调整风险。2. 政策动态:关注8月8日财政部恢复国债利息增值税的实施细则,以及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纪要的市场解读。3. 外部冲击: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加征关税可能引发全球贸易情绪波动,需警惕外资阶段性流出压力。综上,当前市场处于多空博弈的关键节点,投资者应保持灵活策略,根据量价信号动态调整持仓结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把握结构性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