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小巨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代表谈做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观点,结合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可总结为以下关键路径:
专注细分领域,打造"单打冠军"
代表案例:某高端轴承企业聚焦风电主轴轴承技术,突破国外垄断,实现进口替代。
观点:
- "在细分赛道做到极致,比大企业更灵活、更专业。"
- 通过深耕细分市场(如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器、半导体关键材料等),建立技术壁垒。
数据支撑:工信部数据显示,专精特新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超7%,远高于工业平均水平。
创新驱动,解决"卡脖子"难题
代表案例:某光学企业攻克光刻机核心部件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观点:
- "不是简单替代进口,而是通过原创技术迭代升级。"
- 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将基础研究转化为产业化能力。
政策支持: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首台(套)装备补贴等政策助力技术攻关。
数字化转型,提升智造水平
代表案例: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全流程智能化,良品率提升30%。
观点:
- "用数字化重构生产流程,小企业也能实现柔性制造。"
- 注重工业软件(如MES、PLM)与智能装备的深度融合。
趋势:工信部计划到2025年推动7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产业链协同,融入全球价值链
代表案例:某新材料企业成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一级供应商。
观点:
- "与大企业共建供应链生态,从‘配套’升级为‘核心伙伴’。"
-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产品进入欧美高端市场。
现状:专精特新"小巨人"中超50%直接配套国内外龙头企业。
人才与资本双轮驱动
代表案例:某芯片设计公司通过股权激励吸引顶尖人才,科创板上市后研发投入翻倍。
观点:
- "用事业和股权留住人才,比高薪更重要。"
- 善用北交所、科创板等资本市场解决融资难题。
数据:2023年专精特新企业IPO数量占A股新上市企业比例超40%。
政策建议
代表们普遍呼吁:
- 延长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期限;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降低维权成本;
- 优化政府采购政策,优先支持国产高端装备。
总结
"小巨人"的成长路径表明:专业化、创新性、差异化是中小企业突围的关键。通过"技术深耕+场景落地+生态协同",未来有望在高端数控机床、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培育更多隐形冠军,支撑中国制造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