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6部门联合开展的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旨在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保障公众健康。以下是该行动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背景与目标
背景:近年来,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甜味剂等)问题,甚至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威胁消费者健康。
目标:通过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行为,推动行业规范发展,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治理重点
重点领域:聚焦餐饮服务、食品生产加工、农贸市场、网络销售等环节。
重点问题:
- 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如面制品中过量使用铝膨松剂、饮料中滥用色素等)。
- 使用非法添加物(如工业明胶、苏丹红等非食用物质)。
- 虚假标注或隐瞒添加剂使用情况。
主要措施
强化监督检查:加大抽检力度,对高风险食品(如熟肉制品、糕点、调味品等)开展专项排查。
严惩违法行为:对滥用添加剂的企业依法从严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
规范生产标准:督促企业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
推动社会共治:鼓励公众举报违法行为,加强科普宣传,消除消费者误解(如合理使用添加剂与非法滥用的区别)。
责任分工
国务院食安办:统筹协调,督促落实。
市场监管总局:负责生产、流通环节监管。
国家卫健委:修订添加剂使用标准,评估安全性。
农业农村部:源头管控农产品添加剂使用。
公安部:打击涉及添加剂的犯罪行为。
商务部:规范餐饮服务行业操作。
长效治理机制
- 完善添加剂使用追溯体系。
- 加强企业培训,落实主体责任。
- 研究替代技术,减少对添加剂的依赖。
消费者建议
-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关注标签成分表。
- 对颜色异常、味道刺鼻的食品保持警惕。
- 通过12315等渠道举报可疑问题。
此次行动体现了国家对食品安全“零容忍”的态度,通过多部门协作和全链条监管,力求从根本上遏制添加剂滥用乱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
|